首页| 所内新闻| 法律动态| 所属机构| 法律法规| 法律知识| 律师头条| 律师资讯|
合理处置涉未成年案件需要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担当
来源:未知  点击数:  日期:2023-09-11 03:22
  安靜的教室,忽然的襲擊,堅固的板磚,九次重擊,次次對準要害的頭部。25日開端,這段15歲初三學生在教室毆傷班主任的監控畫面,經媒體曝光後傳遍了網絡。而因為最近「13歲男生殺戮10歲女孩」的熱傳,再度產生的惡劣案子,無疑加深了大眾對防備未成年違法現狀的焦慮。
  
  10月25日,四川仁壽公安發布警情通報,內容顯現,學生毆傷教師事件產生於24日,地點為當地某中學。當日正午,15歲學生顏某因對教師日常辦理不滿,在教室內用磚頭將教師黃某頭部打傷。目前,黃某正承受醫治,顏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。
  
  這兒所謂的「日常辦理不滿」,據報道,即是「在學校違規騎車載人,被班主任批評教育了幾句」。而據洶湧新聞報道,因為傷情嚴重,該教師已被送進重癥監護室( ICU)承受醫治。
  
  與此同時,近來熱傳的「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戮」案,警方對男孩「不予追究刑事職責」的處分,也讓大眾對未成年人違法的熱議更加沸沸揚揚。在昨日的央視「主播說聯播」環節,央視主持人就有關未成年的法令修訂草案,點評說:「大連產生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戮的案子,這樣的『小惡魔』在人間遊蕩,讓人覺得沈痛之余,也很憤怒。面臨這樣的兇手,除了嚴懲兇手外,最要害的是怎麽防止類似悲劇重演。一部公正的法令,不僅僅是一劑防備藥,更是一服鎮痛藥。」
  
  誠哉斯言,防備未成年人違法,是一項全社會的大課題,在這同一方土地之上的成年人都有職責。但是,理想遠大,更應重視眼下。在未成人違法有擡頭趨勢,而社會對相關當事人也極為關心的布景下,能不能應對未成年人違法人,不僅關乎社會正義能否蔓延,也關乎未成年違法能否得到有用防備。
  
  在這其間,公正的法令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而履行層面臨未成年維護的正確理解,也深刻影響著未成年集體的成長環境。
  
  有必要要闡明的是,法令的「公正」,並不單純指向「嚴懲」,而應指向職責與擔當。表面來看,出於對未成年人維護的意圖,現行法令對未成年違法的處置似乎相對乏力,最近的案子也引發了網友對「法令維護罪犯」的爭議。但是,爭議並非限於「輕放」,也相同產生於「嚴懲」。
  
  在此前為網友所熱議的「貴州少年刺死霸淩者案」中,其時還在讀初三的15歲少年陳眾多(化名),在12個小時內連續遭遇同校學生的踢打、謾罵、抽耳光乃至持刀挑釁,在置身十幾人的圍住中時,其向對方「帶頭人」揮出一刀後掛彩逃跑。被刺者傷重不治,陳眾多重傷二級後經搶救得以幸存。
  
  陳眾多案判定書。
  
  引發質疑的是,該案子被告陳眾多最終被當地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八年有期徒刑。法令文書顯現,該判例並沒有考量當事人的「防衛」情節,而媒體分析則以為其本應按「正當防衛」來判定。
  
  相同的涉未成年案子,有「過重」的嫌疑,也有「過輕」的爭議,筆者以為,這其間的要點並不單純是法令條文本身的缺乏完善,而更在於司法機關在面臨不同案子時,對法令公正的正確理解與擔當。
  
  陳眾多案產生的2014年,其時還未有「山東辱母案」、「昆山龍哥案」等案子,社會缺乏對「正當防衛」的認識,而法令工作者多少也忽視了這一重要概念在履行層面的價值,「人死為大」地重懲了未成年的陳眾多。
  
  相同,在「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戮」案中,對男孩進行收留教養,也是囿於「14周歲以下無刑責」的概念。
  
  與其說公正的法令是「防備藥」、「鎮痛藥」,不如說,得到正確處置的事例更能「精準沖擊」社會問題的本源。不突出「正當防衛」,不足以威懾學校暴力,不嚴厲懲處「小惡魔」,也不足以凈化學校中的戾氣。這其間,懲處方式截然相反,但法令原理一脈相承。
  
  懲治違法不是背誦法條,合理處置涉未成年案子,需求司法機關與社會大眾的擔當。這也再次呼應了防備未成年違法的本義:孩子的問題,應先訴諸於成年人的職責。這份職責,不僅在監護人,更在全社會。
 
Copyright © 诺雅律师法律网 www.gznyls.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